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8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研赛 D题 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研究 思路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833

主题

1

听众

2187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9-25 10: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对于问题一,对碳排放以及人口、经济、能源消费量的现状分析。首先,对于给出的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经济、人口、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作为一级指标,根据给出的数据寻找其二级指标,完成对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描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折线图,比较分析十二五、十三五的变化趋势,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源消费结构等方向出发,分析影响因素。引入person相关系数,对碳排放与经济、人口、能源消费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关联关系模型。
对于问题二,区域碳排放量以及经济、人口、能源消费量的预测模型。首先,对于基于人口和经济变化的能源消费量预测模型。利用数据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对于要求2、3,分别构建能源消费量与人口以及经济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为了增加预测精度,引入LSTM、灰色预测模型再次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优化模型,以精度最小为目标函数,对三种预测方式进行加权,利用优化模型求解最优的权重。对于区域碳排放量预测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人口、GDP和能源消费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再利用第一小问的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
对于问题三,以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确定时间节点,设计自然、基本、雄心三种不同的情景。分别为,没有人为干预、按时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率先碳达峰与碳中和情况下的碳减排措施。对于各部门的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品种及其碳排放量的预测方法,选取与问题二相同的预测方法。确定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和2060年的GDP、人口和能源消费量目标。将目标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相关联,确保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路径与措施一致。对能效提升、产业(产品)升级、能源脱碳和能源消费电气化等措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预测模型的代码。里面有数据及对数据的预测代码/ [" S  s: m/ D3 C. Q
美赛关于灰度预测的论文合集
3 T5 L/ ~3 K4 K9 U2 ^
" O1 ?; T, [( o& l& E' L% [1 l" Y6 U; |/ N/ v

5 ^  e% _2 C8 j$ A4 g/ D) \& b, L: B" z; \2 p

* Z. a9 Y1 E5 W% i
7 R% J$ _1 o; Y

灰色预测.rar

23.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售价: 5 点体力  [记录]  [购买]

TimeSeries-LSTM-master.zip

199.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售价: 5 点体力  [记录]  [购买]

lstm.rar

33.0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售价: 5 点体力  [记录]  [购买]

E73119.pdf

725.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售价: 5 点体力  [记录]  [购买]

E49630Xiamen University, China.pdf

585.8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售价: 5 点体力  [记录]  [购买]

C50193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pdf

1.09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售价: 5 点体力  [记录]  [购买]

68242.pdf

1.05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售价: 5 点体力  [记录]  [购买]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6-4 22:37 , Processed in 0.392249 second(s), 54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