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tag 标签: 影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社交网站是行为影响与分析 attachment 各校数模题库 yaohf 2011-8-17 2 4535 alair005 2012-2-7 10:07
日本地震经济影响评估模型 数模问题互助 静寞的海 2011-8-24 7 4846 amiee 2014-8-16 20:03
08年NBA赛程安排的分析与评价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 漠北之北 2011-8-31 2 5185 alair006 2012-2-7 17:00
Lebesgue积分的产生及其影响 attachment 分析学 wapnr 2011-10-3 4 3325 hylpy 2014-7-18 14:15
蚁群算法中参数设置对算法性能和影响 attachment 蚁群、粒子群算法 pocific 2011-12-11 11 5867 www666 2017-5-5 22:26
关于日本地震对经济的影响 数模问题互助 秦王1991 2011-12-24 1 2072 璟影jessica 2012-3-26 22:17
致南昌大学的兄弟姐妹们 往届竞赛参考文献 @行天下 2012-2-3 0 1539 @行天下 2012-2-3 12:26
2012年数学中国美赛练习题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厚积薄发 2012-2-9 48 11332 wy617958197 2014-9-8 09:21
我的思路——植物叶面近地面层水热交换影响的模型 attachment 往届竞赛参考文献 8837yu 2012-2-12 1 1450 zldeng_sc 2012-2-12 15:58
论文发过去了 但是没给回执,有影响吗?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Mr.young 2012-2-14 1 1202 madio 2012-2-14 06:57
美赛的一点感言和我们B题大体的思路。 比赛感想 siyuan_xing 2012-2-16 99 21263 jiquan 2016-11-22 08:23
白天忙的决定现在,晚上想的影响将来 视听得冲击 夏少锋001 2012-3-27 3 2077 斌11斌 2013-4-30 18:12
求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 hanhongguang 2012-4-1 0 1158 hanhongguang 2012-4-1 19:04
2012年 第五届华中地区数学建模邀请赛赛题 赛题A 华中数学建模联盟赛 厚积薄发 2012-4-29 4 4235 yanhong314 2012-9-1 22:30
2012年 第五届华中地区数学建模邀请赛赛题 赛题B 华中数学建模联盟赛 厚积薄发 2012-4-29 2 2893 tenghongyuan 2012-5-10 23:30
悬赏 降落伞下降过程弹性绳对人的影响? - [悬赏 3 点体力] 建议交流区 Harry! 2012-4-29 3 1655 梦天涯M 2012-7-26 17:12
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参加大二阶段会影响第一阶段的成绩么? 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TZMCM) 2012jlu 2012-5-5 12 3043 qicheng 2012-5-9 18:18
B题求解释,文字描述长,计算结果简单,为何能获奖? 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TZMCM) 卢吉胜1990 2012-5-10 1 2024 hopeoflight 2012-5-10 09:08
请问第二阶段不参赛对第一阶段的结果有没有影响啊? 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TZMCM) 杨芮 2012-5-10 6 2565 杨芮 2012-5-10 20:17
第一阶段不参赛对第二阶段有影响吗 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TZMCM) xiaoxisally 2012-5-11 6 1903 魔力枫叶 2012-5-11 12:52

相关日志

分享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2014wpl 2014-5-2 13:51
求帮助啊???
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华人数学家破译孪生素数猜想 影响或超1+2证明
月下客 2014-1-10 20:01
张益唐是 个对数字 “ 极其敏感 ” 的人,他能把大学同班同学的出生日期背得 “ 滚瓜烂熟 ” ,并在每个人过生日时发去一封祝福邮件。   同为恢复高考后北京大学数学系第一批学生,美国普渡大学数学系教授沈捷就享受过这样的 “ 待遇 ” 。但他发现,七八年前张益唐突然 “ 消失 ” 了。因为,从那时起,他再没收到过张的生日祝福, “ 给他发邮件也没再回过 ” 。    5 月 16 日,张益唐的邮件突然来了,只有一个单词: “ 谢谢 ”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沈捷回忆说,此前一天,他和夫人就张益唐在孪生素数方面取得的突破向他发去邮件道贺。    5 月 14 日,《自然》( Nature )杂志在线报道张益唐证明了 “ 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 7000 万的素数对 ” ,这一研究随即被认为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终极数论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有人认为其对学界的影响将超过陈景润的 “1+2” 证明。   在此之前, “ 年近 6 旬 ” 的张益唐在数学界可以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多年前曾与张益唐接触过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也以为 “ 他早从数学圈消失 ” 了, 蔡 说已经 “ 近 30 年没他的消息了 ” ,没曾想 “ 他突然向孪生素数猜想走近了一大步 ”——   素数是指正因数只有 1 和本身即只能被自身和 1 整除的正整数, “ 孪生素数 ” 则是指两个相差为 2 的素数,例如 3 和 5 , 17 和 19 等。而随着素数的增大,下一个素数离上一个素数应该越来越远,故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猜想,存在无穷多对素数,他们只相差 2 ,例如 3 和 5 , 5 和 7 , 2003663613×2195000-1 和 2003663613×2195000+1 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孪生素数猜想,它与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让无数数论学者为之着迷。   数学家需要做的,是一个证明!   然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 “ 弱形式 ” 是否成立,用《数学文化》主编、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院长汤涛的话说就是 —— 能不能找到一个正数,使得有无穷多对素数之差小于这个给定正数,在孪生素数猜想中,这个正数就是 2 。   张益唐找到的正数是 “7000 万 ” 。   尽管从 2 到 7000 万是一段很大的距离,《自然》的报道还是称其为一个 “ 重要的里程碑 ” 。正如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数论教授 Dan Goldston 所言, “ 从 7000 万到 2 的距离(指猜想中尚未完成的工作)相比于从无穷到 7000 万的距离(指张益唐的工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   此前, Goldston 及其两位同事提出,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 16 的素数对,给这项猜想写下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该推论尚不知如何证明。    5 月 13 日,张益唐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他的这项研究进展。《自然》的报道称,如果这个结果成立,就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换言之,张益唐将给孪生素数猜想证明开一个真正的 “ 头 ” 。   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张所做的工作,相当于 1920 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 “9+9” , “ 开启 ” 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接下来科学家们陆续证明了 “7+7” 、 “6+6”…… 直到 46 年后的陈景润证明攻下离 “1+1” 一步之遥却或是最难的 “1 + 2” 。   今天,沈捷正在武汉参加国际数学模型与计算研讨会,他告诉记者,他从会上获悉的评价是 “ 这可以说是华人数学家有史以来证明最好的结果。 ”   张益唐在北大的研究生导师、著名数学家潘承彪听闻这一消息后 “ 十分高兴 ” ,他随即给蔡天新发信并附上审稿人、美国科学院院士 IWANICE 的评价:证明无误、非常漂亮,相信不久会有很多人把 “7000 万 ” 这个数字 “ 变小 ”……   根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助理教授王若度的说法,世界顶级数学期刊《数学年刊》( Annals of Mathematics )将准备接受张益唐 作出 证明的这篇文章,审稿人还评价 “ 其证明是对的,并且是一流的数学工作 ” 。   学界沉浸在一场重大发现的狂欢中。   与此同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除了这篇自然报道,不管是通过哪种搜索引擎,都很难找到有关 “ 张益唐 ” 个人的信息 ——    “ 张益唐,华人数学家。 1978 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攻读本科, 1982 年读硕,后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 ” 。 5 月 15 日,也就是自然杂志报道发出的第二天,不知在哪位网友的编撰下,这位被称作 “ 一夜成名 ” 的科学家有了这样的百科介绍。   当天, 北京大学官网证实 了这一信息,并称 “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 78 级校友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 ” 。然而,针对张个人经历的介绍也是只言片语。   很明显,张益唐从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2 年在普渡攻读博士学位后,这位数学研究者去干了什么,则鲜为人知,甚至 “ 连他现在是哪国国籍我都不知道 ” ,沈捷说。   即使是在衡量基础研究的论文阵地上,张益唐也显得异常 “ 低调 ”—— 在国际数学领域重要的检索系统 Zentralblatt MATH 数据库中,他名下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是 1985 年发表在国内的《数学学报》上,另一篇是张 2001 年在美国时发表在《 Duke Math 》上。   这也被一些学者分析是 “ 张益唐到目前仍然没有拿到美国大学终身教职 ” 的原因。今天,新罕布什尔大学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了张益唐的教职为 “ 讲师 ” ( lecturer ),并已经在该校数学系 “ 待了将近十年 ” 。   美国的 “ 讲师 ” 说白了就是临时教学职位, “ 收入比起同资历教授(包括助理教授)差很多,教学任务也远远比教授们重。 ” 王若度说, “ 从科研上来说,则是完全得不到任何支持。例如我所在的学校,讲师往往由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是普通终身教职系统内教员的两三倍。 ” 这意味着,张益唐的科研时间 “ 很难得到保证 ” 。    “ 他就是执着于攻大难题,不肯干小的。 ” 张益唐的另一名同班同学、著名作家王小东说, “ 我认为他是唯一 一个 数学天分比我高的同学。曾十分坎坷,现在终于有了成就! ”   这一点与沈捷的印象一致,他和大学时住在其隔壁宿舍的张益唐是 “ 非常要好的朋友 ” 。据他回忆,当时,不管是上课还是考试,年龄比他大 4 岁的张益唐总是 “ 领先一截 ” , “ 他很爱自学,我们难题解不出来,都找他 ” 。   沈捷说,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更靠自己的汗水,如果说一个天才做出这样一个成果,或许是碰巧,但他不一样, “ 他可是一直在做这个! ” 而且, “ 他读书很多,对历史很有见解 ” 。   至于经历上的 “ 坎坷 ” ,则是去美国以后的事了 ——   沈捷回忆,在普 渡大学 攻读博士时,张益唐师从一位代数几何方面的华人学者, “ 他其实最感兴趣的还是 ‘ 纯数字 ’ ,就像数论,但他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我猜想多半是因为出国前不太懂国外(在专业上)的安排。 ” 沈捷说。   然而,在作博士论文时, “ 不服输 ” 的张益唐还是选择了被称作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 “ 雅克比猜想 ” 。   最终,他做出一个 “ 结果 ” 来,但 “ 并未发表 ” 。沈捷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里,张益唐最终拿到了普 渡大学 的博士学位,但博士论文 “ 因为自己不满意而没有发表 ” 。   那年是 1992 年,是沈捷眼中张益唐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 找工作四处碰壁,就因为没做出短期的好成果来 ” 。   沈捷记得,张益唐毕业以后,把全部家当放到房车里,便开着车去多个大学一边求职,一边 “ 讲这个结果(指雅克比猜想的成果) ” 。其中一段时间,张益唐还来到沈捷当时任教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他住我这边的那段时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追求 ‘ 完美 ’ 的性子,有一位教授评价他做出的是雅克比猜想证明中最好的一个,但因为其中一个细节未完全搞清楚,就被他看作是 ‘ 一般的成果 ’ ,死活不愿意发表。 ”   当时,包括王小东、沈捷在内的同班同学还知道的一件事是,曾任他们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丁石孙 “ 非常看重张益唐 ” ,并 “ 力邀他回北大 ” ,但 张最终 还是没回来。   沈捷后来了解, “ 有人说他是要面子,我觉得他是不甘心,自己觉得没做成一些成绩就回国,太不甘心。 ”   他并非陈景润式 “ 性格孤僻 ” 的数学家,沈捷告诉记者: “ 他尽管有一点自负,毕竟很聪明,但是他待人很亲和。在我看来,他除了太痴迷于数字,其他和我们都一样。 ”   事实上,在今年 5 月 1 日,新罕布什尔大学就在其官网登出了张益唐要发表孪生素数这一成果的消息,上面写着:经过多天数学界的持续关注,张益唐更愿意回到他此前 “ 不为人所注意 ” 的状态。    “ 我其实是个害羞的人。 ” 张益唐说。
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何要将数据标准化?
月下客 2014-1-10 14:06
由于不同变量常常具有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变异程度。 不同的单位常使系数的实践解释发生困难。例如:第1个变量的单位是kg,第2个变量的单位是cm,那么在计算绝对距离时将出现将两个事例中第1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kg)与第2个变量观察值之差的绝对值(单位是cm )相加的情况。使用者会说5kg的差异怎么可以与3cm的差异相加? 不同变量自身具有相差较大的变异时,会使在计算出的关系系数中,不同变量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例如如果第1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米粒中的脂肪含量)的数值在2%到4%之间,而第2个变量(两水稻品种的亩产量)的数值范围都在1000与5000之间。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小的影响,故将数据标准化。
个人分类: 数学|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建模日记——第十三天
541087864 2012-7-15 23:49
好久没有和那几位美女帅哥一起搓顿饭了,看着美丽的小汪因为学驾照杯快被成了煤炭;看着圆润的滴滴小朋友辛苦的在外面奔波,好像瘦了一圈;听说小饶同志在外面爬电线杆,和客户磨嘴皮子拉赞助……这两天下雨,他们两个还被雨淋……想到这些,我很怪自己没有良心啊,没有关心他们,今天我终于良心发现,提议大家一起到外面改善下生活,当然不是请客,一直都是 AA 的。 我还是那个习惯,吃饭的时候只顾着吃饭,不插他们的话题,什么时候我能够改变这种习惯呢?可能会由于我的沉闷影响大家的愉快气氛,也不好和其他人相处;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好,但始终还是改变不自己了。我真的应该开始注意自己这一点,努力的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快乐的生活,对人真诚的微笑,学会做一个会聊天的人。我应该多像朋友学习,虽然我学不会像小饶那样是一个大喇叭,起码要学滴滴善于与人聊天,把快乐带给别人,而不是让别人看了我而感觉不自然来了。 大家说,我今晚说得对不对?
个人分类: 日记|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7.13
stan503 2012-7-13 22:43
哥再次承认,自制力很差,需要欢迎的影响才能发挥,so 一定要选择环境艰苦的,在不欢乐中寻找乐趣。 element Font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text-decoration text-align text-indent text-transform white-space word-spacing color Background bg-attachment bg-color bg-image bg-position bg-repeat Box width height border-top border-righ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margin padding max-height min-height max-width min-width outline-color outline-style outline-width Positioning position top bottom right left float display clear z-index List list-style-image list-style-type list-style-position Table vertical-align border-collapse border-spacing caption-side empty-cells table-layout Effects text-shadow -webkit-box-shadow border-radius Other overflow cursor visibility
个人分类: impression|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一的最后两个星期
371921026 2012-6-9 13:05
转眼之间大学生活便过去了一年,这意味这大学的学习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了,确切的说,还有三分之二,一年里,收获很少,比预想的要少的多的多,而且自己也有了未预想的一些不应该有的改变,也许这是环境的原因吧,来到这种学校,便意味着我的成长,虽然一直都没抱怨过,但是心里从未甘心过,从入学到现在,乃至以后。我会一直都记着,证明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停留在这种等级的学校! 其实我很是喜欢这个学校,并不认为这个学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反而有更多能够吸引我的地方,可就是一种不甘心吧,我时刻不能忘记!今天,又一轮高考哦结束了,也意味着又来了一批曾经不甘心的我们。就这样循环着,来来往往,这个学校的风气便由此而形成,究竟是我们形成了它,还是它改变了我们,答案应该是我们共同的作用吧,形成了这样的环境,不应该有任何的抱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形成的不同的因素。 现在,自己并不想说什么,只是希望改变自己身上的傲气,可以一直坚持,谦逊,进取的学习着,生活着,其他的改变跟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我还坚持着,任何改变都不会影响到我,我的信仰:坚持、奋进!
个人分类: 生活记录|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心话之语
Seawind2012 2012-5-13 22:01
1、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2、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着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3、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4、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5、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知觉之光去照亮它们。   6、天下的事情分为三种:老天的事,别人的事,我的事。   7、我看见我在寻求……的感觉,我全心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用爱去接纳所有我们遭遇的一切,然后放下。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而从来不懂得臣服。   8、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   9、我深信当你把你的内在世界调整得很好的时候,你的外在世界就会自然而然变得很顺利。   10、当你真心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与电流声的抗战
intenvec 2011-11-26 23:50
这几天,有个项目来了电流声给累坏了。 有个52的项目试产的板子测出免提有电流声。“电流声”这三个字惹上了可不好弄。为什么呢?这可是业界公认的重病,它直接影响到通话 质量,而且很难彻底根治,严重时得重新LAY板,有时未必改板就能好。还是要找到其根源,针对性的改板子才有效果。没办法,整呗。这过程有点还真有些痛 苦,跌跌撞撞,终究是让我给撞着了。回想其过程,还是颇有收获。 首先,板子是4层HDI板,结构比较特殊,喇叭和按键板都在天线的下方。头天,就把目光放在按键板上,这个地方比较可疑呀,全键盘的 按键板,几乎都是走线。而且还在天线下方。把按键板翻开,电流声就减弱,合上就增强,把按键板取下来,电流声更加弱了。这似乎跟按键板有直接的关系。用导 电布把按键板和屏蔽盖牢牢地贴上,电流声依旧,没改善呀。 得换个方向,电流声是从D类功放前就有了,还是D类功放后有的呢?为此做了2个实验。实验1,把D类功放的输入电容断开,用RF屏蔽 线把基带出来的音频信号引到另外一台手机(辅助机1)上去。用座机给有电流声的主板打电话,开免提。另一台手机(辅助机1)打开音频功放。结果辅助机1有 电流声。这说明了音频信号在基带出来就有电流声了。实验2,再验证D类功放后边有没有电流声。断开电流声主板D类功放的输入从辅助机1基带出来的音频信号 用RF屏蔽线飞到电流声主板。给有电流声的主板打电话,免提,亦无电流声。这就证明了D类功放前就有,不是D类功放后端引进来的,所以在喇叭那家加串磁 珠、电感,并电感都是做无用功呀。这个实验透了两点:1、电流声是从基带出来的(实验1、2证明);2、VBAT应该是比较干净的(D类功放供电是 VBAT,实验2证明); 第一天,没能解决问题,得出以上两点,总算是收获。起码是有了大的方向:基带受到了干扰。下来的这几天都是针对这个方向去做各种试 验。到底是哪里受到了干扰呢?是电源还是地,又或者是辐射还是传导。 如果是电源,我把基带电源输入能改的都串了磁珠和并了电容,电流声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实验2也证明VBAT应该是比较好的。剩下可能的电源只有VA了,同 样加了磁珠与电容,都没见效,到此基本排除了电源引进的干扰源,还是地不好的肯性比较大呀。 接下下是辐射还是传导呢?焊根锡线在馈点,无论是否有按键板或是按键板是否翻开,都听不到电流声。可焊上了天线就有电流声了,而且把 按键板合上(在天线下面)电流声很严重,把按键板翻开或是去掉电流声就减弱。应该是辐射干扰,而且与按键板有很大关系。我推断应该是哪个地比较弱或是哪根 线受到了干扰,只能查PCB了,把模拟线一根根的看了一遍,该保护的有包地。有几个可疑的我都把它割断了或是割不了的线就加电容,但是都是没有改善。 想想MTK的参考设计特别提到AU_VCM(A4)要经过电容到AGND28_AFE(C3)下到主地。看了下PCB,这地感觉不能 说不好,也不能说很好。难道是这得原因吗?只能是一下了,把电容到AGND28_AFE(C3)的地断开飞线到其他的地看看,飞到屏蔽框的地,没效果,飞 到第二层的地也没效果,反正是换了好几个地都没效果,最后飞到26M下地脚的地,这回,电流声奇迹般的消失了。瞎猫还真碰了死耗子,正高兴真呢。焊上按键 板电流声又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去掉按键板又没了。想了想,又看了看PCB,发现AGND28_AFE的地被几根按键线割成半岛形状。难道是天线辐射到了 按键的线,按键线使AGND28_AFE的接地受到干扰了。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把AGND28_AFE的地和第4层的地用铜箔连起来,使它形成一片完整的 地,再焊上按键板。这回电流声去得无影无踪了。 此时,已经是弄到星期五了。还好,周末可以安心的补一补觉了。在此把PCB附上。
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6-12 00:14 , Processed in 0.428347 second(s), 3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