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6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大数据发展低碳智慧交通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937

主题

117

听众

3万

积分

升级  0%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0-25 11:55
  • 签到天数: 264 天

    [LV.8]以坛为家I

    自我介绍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

    社区QQ达人 金点子奖 助人为乐奖 风雨历程奖

    群组2013年数学建模国赛备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5 14: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地方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以达到发展更低碳、绿色、可持续。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CSST成员企业智慧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系统院士论坛”在香港召开。


      会上,不少专家指出,智慧城市中的地图数据、交通流数据等各行业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如何有效挖掘分析大数据,能使城市运行更高效、更节能低碳。也有专家提议,抓住新城镇化机遇,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技术之上,做好“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低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遍地开花投资可达2万亿


      从2013年初拉开序幕以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势头现在已如火如荼。仅住建部公布的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工信部公布的试点名单也已经达到140多个,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


      近期,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伴随该规划的出台,业界认为将进一步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据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投资规模将达2万亿元,与之配套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一系列模块的搭建,也将迅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及企业的飞速成长。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催生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还可以引发相关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成为国内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利用摄像头数据实现智能监控调度


      在论坛上,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说,2005年我国启动平安城市以来,国内已经建了超过2000万个摄象头,花了3200多亿元。中国城市的街景的数据将从TB级发展到PB级。


      他建议,利用这些摄像头把车辆运行的数据纪录下来,做智慧交通,并反馈到每个城市,使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之间实时联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让交通又平安又顺利,既省能源,又低碳,这个任务也是一个大数据的任务,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对车、人、物、路等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调度、管理的网络系统”。


      CSST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曹国辉则建议,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过去我们的城镇化强调更多的是城市空间的扩展,“所以看到北京的城镇化方式是一环套一环,不仅影响了交通,包括热点话题经常谈到雾霾,每一环的建筑物都围起来了,空气污染肯定是散不出去的,所以一定要结合产业的扩展和生态群的建设。过去的方式更多是强调建完公路,再建绿化带和广场,这个显然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他建议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个示范区面积大约在5—10平方公里左右,选址重点在中部地区,靠近省会城市的一小时生活圈范围内。在该示范区内,可投入50亿—100亿元人民币,开展覆盖城市规划、顶层设计、项目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低碳解决方案、产业园区发展、综合配套开发、社会化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建设,目前已有项目在湖南浏阳落地采用这种模式。


      “这个区域如果比喻成苹果树的话,树根代表着现代绿色农业,是基础;树干是产业,要把产业智慧化低碳化。枝叶是智慧智能化的运营。土壤是智慧的环境,即人才保障,果实是智慧的民生,立即通过智慧城市惠及群众百姓。”


      他表示,“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上利用生态低碳的技术,把水做处理,然后可以用中水使用,可以灌溉农业,用工业废物做肥料,同时做好农田之后,可以提供能源等作用,是良性互动。”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6-6 13:09 , Processed in 0.491047 second(s), 52 queries .

    回顶部